【温馨提示】:打开微信 - 点击右上角 + 号 - 添加朋友, 搜索 jiaotongxing 或者 交通出行网,添加关注,获取最新公交线路换乘、调整变更改线等信息!
目前,北京公交站位已达1.27万处,设置站牌4.3万块。受到地理位置、公交线路条数、交通流量等诸多客观因素限制,导致部分站点"同站不同名",不同公交线路同一站分离过远,某些公交站线路过多,站牌密密麻麻扎堆。诸如此类,被乘客吐槽为"奇葩站牌"。昨天,北京公交集团在50个重点公交站台发放调查问卷,调研乘客对站台、站牌的建议。此后将对"奇葩站牌"进行治理,未来北京公交站台将向实时化、电子化、信息化发展。
首次全市范围调研乘客对站台站牌意见
昨天早晨7点半到9点,公交集团青年志愿者在四惠交通枢纽、东直门枢纽、城铁西直门站、北官厅等50个重点公交站台现场发放问卷,征集乘客对于站台站牌的意见。
该调查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从昨天起,市民可登录北京公交集团官方网站(www.bjbus.com),点击问卷调查活动页面,或关注北京公交集团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公众号参与调查。问卷调查将持续到7月31日,作为公交集团未来对站台站牌升级改造的重要参考。
在问卷中,特别列举了一些被乘客吐槽为"奇葩站牌"的问题。诸如:字体小不利于辨识;站牌安装位置过高或过低;发光站牌少;站牌设置过于集中;难以用颜色区分不同营运时间的线路等,都出现在调查问卷里。
该问卷还涉及了公交站台应该配备哪些设施,以及未来站台站牌应该增加哪些功能等。
在四惠公交枢纽671站台问卷调查处,乘客反映的问题最集中的是"站台设置过于集中,难以区分不同线路".
一位填写问卷的女士表示,除了上面的问题外,特别希望站台能增加地理位置信息。"现在就是坐公交车到了站,还找不到要去的地方,希望能标注每一站的地理位置。"
夜班公交站牌已显示实时到站信息
2014年9月,调整后的34条夜班车上岗。为了方便乘客乘坐夜班车,所有夜班线路分别在首末站站牌、中途站站牌公布了本站的计划发车时间和计划通过时间。
内容除明确标注线路首末站、首末车时间、票制票价、服务热线、公交网站等信息外,还首次加入了夜班线路接驳换乘的信息。
夜班车线路使用的电子显示牌也是目前北京反响最好的站牌形式。
电子站牌是未来走向
据北京公交集团副总经理洪崇月介绍,针对目前站台站牌存在的问题,将多听乘客的意见,作为站台站牌升级的重要参考。"未来站台、站牌会更加统一,在不同的地方也会根据现实条件对站牌进行升级。"
洪崇月说,未来电子站牌将会是一个大的发展方向。届时,电子站牌会增加车辆的行车计划、实时运营信息以及与地铁、其他公交线路接驳的信息。如果遇到突发情况,公交集团也会发布应急信息,告诉市民乘坐公交的绕行方案。
据介绍,此次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将作为今后完善站台、站牌建设的重要依据。近期,公交集团还将开展站台、站杆、站牌创意设计大赛,选取优秀的设计作品进行示范建设。年内,将有部分公交车站率先建设示范站台。
调查
那些被乘客们吐槽的"奇葩站牌"
奇葩一:站牌太密 十几块牌子看晕人
阜外西口站位于天意小商品市场附近,客流量大,十余条公交车线路在此设站。此地十余条线路被分别列在三个站牌箱上,但狭窄的站台上,却挤了七块广告屏幕。
站台太小,乘客很难有序排队,也只能挤在一起。当站台上人满的时候,想找要坐哪趟车,就只能冒险上主路或者辅路去看站牌。
由于三个站牌相距较远,候车乘客被分散在不同的位置乘车。但印制在马路上的公交线路停靠号,有些已经模糊不清,经常导致乘客不知在哪候车而一拥而上。
在北青报记者采访期间,刚从天意小商品市场出来的不少乘客绕行到机动车道上看站牌,因为站台上早已人满为患,路过的车辆到此都是一脚刹车,不停鸣笛。
奇葩二:同一站名 多个站台
六里桥地区聚集了长途汽车站、地铁站以及众多公交线路。为了避免公交车集中进站,相互影响,同一路段多条并行线路即使都停在"六里桥"这站,站台位置也不一样。这些站台有的在主路,有的在辅路,乘客找不到该去哪里坐车时,只能上下天桥,往来奔波。这些站台最远的相距近百米,不知去哪儿坐车的乘客,往往要花十几分钟来找车站。
乘客杜先生曾从六里桥站乘坐过982路去金沟河,但这次在六里桥附近怎么也找不到982路了。"我沿着路怎么也走好几百米吧,方向也对,但就是找不到。当时也不是晚高峰,车站也没有工作人员,我研究半天才发现,有的在主路,有的在辅路。来回怎么也得看了五六个站牌,花了20多分钟才找到。"
乘客杜先生吐槽:"我觉得公交站台距离较远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公交车集中进站容易发生危险。但能不能有个指示,告诉我往什么地方走,就可以坐到哪趟车。"
奇葩三:同站不同名 这站到底叫啥?
大红门服装城附近是另一个公交站集中地,但同一个站台上,站牌名字却不一样。运通103路这一站叫"大红门服装城",而运通107路则叫"南苑路果园站".这两趟车同属于运通公交公司,却是一站两名。
那这个地方到底是哪呢?
"这站也叫大红门服装城多好,不然很容易坐错啊。"乘客李女士很疑惑,她乘坐运通107路来到大红门服装城,但在网上查询却是在"南苑路果园站"下车。
不仅仅是公交车站同站不同名,公交站和地铁站不同名的问题也长期存在。由于地铁辐射范围大,而公交主要覆盖小区域,网上很多乘客反映,和地铁站名一样的公交站也许距离很远,而距离地铁较近的公交车站却有着和地铁那一站"无关"的名字。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同站不同名"一直是公交集团治理的重点,已经经过多次整改,目前只有很少的站点还遗留有该问题。
奇葩四:"李鬼"站牌难辨认
除了客观原因造成的上述问题,最令乘客诟病的还有只靠公交公司很难解决的虚假广告。混进站牌箱的"长城一日游公交线路",外表长得和公交站牌一模一样,令不熟悉的人很难辨认。
这类广告在开往长城的877路站牌箱上尤为常见。据了解,公交部门每年都会配合城管、旅游等部门进行多次清除,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但收效甚微。
奇葩五:太高!够不着 太低!得窝着
有些站点公交车线路过于密集,空间有限的站牌箱,必须得想尽办法"塞进"更多站牌。结果一块站牌箱,顶天立地"塞"得满满的。由于站牌各站字号较小,最高处的"踮起脚难看清",最底处的"只低头还看不见",想看清就得"蹲着",或者"窝着".
"尤其是八方达公司的公交车,每一趟站都特别多,三四十个站都常见。站牌就那么大,站名只能用很小的字写。如果这种站牌在最下面,我蹲着也看不清,还得用手比划着。"周女士告诉北青报记者。
内存
站牌发展史
早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公共汽车站牌已经都是铁质的了,但那时的站牌是圆形,深红色底白字,站牌内有一同心白色圆圈,圆圈上方写有"北京(平)市公共汽车",圆圈下方为首末站名,圆圈当中为本站站名。
后来人们常见的以红白为主色调的长方形站牌,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1950年确定的,即便今天的站牌,形制上仍留有那个版本的印记。而站牌内容的"上中下"三块分割,则形成于1972年。上段为路别,浅黄底深蓝字。下段为全程站名,浅黄底深蓝字。中段为本站站名,公共汽车公司经营的线路为红底白字,电车公司经营的线路为浅蓝底白字,夜班线路为深蓝底白字。这也是第一次以公交车的不同类型,来确定不同的站牌形制。
到1982年的时候,按城乡建设部的统一规定将路牌改为铁质站杆。顶端为长方形铁牌。高38厘米,宽55厘米,正面上部为路别及站名,中部预告下站站名,站牌第一次列出本站首末车时间,中部为红底白字"公共汽车",下部为全部站名,并附有票价及行进方向。此形制已与当今站牌非常相似。
1986年,公交站牌终于有了国家标准,当时的标准规定,站牌由牌面、支架、站杆、站座组装构成。站牌牌面由图形、符号、标志、文字组成;安置在车站,用以向乘客提供服务信息。
在此标准之下,各地逐渐开始制定地方标准,我市目前使用的公交站牌是根据2009年北京市地方标准《公共交通客运标志》相关要求实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