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五大拥挤公交站台 最挤达到15人/m2

2015-05-04 成都晚报 

【温馨提示】:打开微信 - 点击右上角 + 号 - 添加朋友, 搜索 jiaotongxing 或者 交通出行网,添加关注,获取最新公交线路换乘、调整变更改线等信息!

  日前,有网友发帖“成都五大‘花样拥挤’站台”,吐槽因站台设置尴尬乘客常被挤上机动车道候车。针对被“点名”的省医院站、万家湾站、红星路四段站、总府路站及人民北路站,成都晚报记者连日进行实地走访观察,发现几个站台均存在乘客因拥挤而不得不选择站在机动车道上候车的状况,无论对乘客本身还是机动车来说,都存在安全隐患。
  【站点1】 省医院站 站台面积过小
  线路:42、58、59、129
  记者调查:设在宽约4米左右的人行道上,站区的前方即为非机动车道,因为非机动车和机动车道间的隔离栏公交车难以靠边。站区面积大约3米×1.5米,因为安放了垃圾箱,乘客可以站的区域也只剩下了约2平方米。记者上午10时许观察的半小时内,该站区候车人数一般都保持30人左右。
  乘客声音:无论下车还是要乘车,乘客都要先穿越非机动车区域。“巴掌大个地方,上面还要留给行人过路,只有站这边了啊。”站在车道上的市民陈先生很无奈,“要么只能在人群里穿,要么只能从快车道上绕过去。”
  ○专家点穴
  西南交大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交通工程系系主任蒋阳升教授:省医院附近的交通状况较为特殊,涉及下穿出口又临近省医院急诊出入口,设置过多站台或线路过度集中势必对来往通行形成影响,这也是当初考虑将8条线路划为两个站台的初衷。不过,医院、学校等本身算是客流量大的点位,站台设置还是不应该过小。附近的绿化带空隙大小不一,此站台恰好位于较小的一块空隙,建议可以稍微往前调整,迁至前方绿化带空隙较大地段即能缓解。
  【站点2】 万家湾站 线路过于集中
  线路:37、58、312、904、125、809、19、47、77、309、334、908
  记者调查:标准公交站,设有专用的公交车停车区。站台长30米左右、宽约2米,设有宽约30厘米的站棚。记者昨日15时观察的半个小时内,发现周边小区到此坐车的乘客基本上保持在六七十人左右。据站台周边商户介绍,最高峰时段聚集的乘客甚至可以高达百人。
  乘客声音:“有点像是个公交枢纽站,但又仅是普通车站的大小。”作为上班族,曾先生发现很多乘客为图方便,下车后会直接站在停车区候车,公交车不得不占用非公交车车道,形成交通节点,致使车辆排行。
  ○专家点穴
  蒋阳升教授:公交站如果线路过多、客流量过大将影响服务。建议将12条线路分流,可以在对周边交通环境、公交换乘、地铁接驳等因素考虑后,将线路进行梳理,拉开50米或100米距离。
  【站点3】 红星路四段站 站台设计不合理
  线路:237、49、6、10、21、28、55、62、76、335、1022、夜间298
  记者调查:站台长约18米、宽不足1米,剩余空间仅够一人站立。记者晚上7时许再次观察,整个站区有30多人在候车,但是14名乘客站在机动车道上,几乎将整个公交车专用道堵住。
  乘客声音:“我也想站在站台上,但上面实在是太窄了。”市民王倩就在红星路四段上班,瘦弱的她因为挤不过人群,几乎每次坐车都只能站在机动车道上,“每天上下班乘车都很怕,担心出车祸进医院。”
  ○专家点穴
  蒋阳升教授:站台设计不仅要考虑面积问题,还需要考虑长、宽比例,以乘客本身的需求出发。该站台仅剩下的面积大小显然不能满足乘客的需求,进而会形成乘客与机动车或非机动车之间的冲突,并带来安全隐患。针对这种设计不合理,建议站台可适当向后拓宽,非机动车等相应绕行,尽量减少冲突。

  【站点4】 总府路站 服务细节缺失
  线路:4、8、53、58、81
  记者调查:整个站台占地面积不小,长约70米、宽约3米;不过,配备的站棚显得异常迷你,仅约10米长、宽约20厘米。记者分别在10时和18时许两次观察,发现这一站台的乘客超过40人时即会出现拥挤,甚至有人走下站台站在机动车道上。与其他车站有所区别,拥挤人群全部集中于站棚覆盖区域,两头却异常空荡。
  乘客声音:“站在前面站台根本坐不上车。”市民林女士说,公交车通常不会在最前端停放上下客,等她从最前端跑来时,公交车都已经出站了,“要么挤在中间,要么就只能站在机动车道上了。”对于乘客的说法,记者进行了观察。发现进站的公交车多是比齐站棚停靠,而非停靠于站台的最前端。
  ○专家点穴
  蒋阳升教授:公交想要提升吸引率,候车的环境本身就很重要。尤其是设于中心城区CBD区域内的站点,更应当做好细节。建议延长站棚的长度,既是对服务的提升,又能提高整个站台的利用率。
  【站点5】 人民北路站 未考虑乘客特性
  线路:15、28、34
  记者调查:站台长约20米、宽1米多。上午11时许记者去到该站台时,站台乘客36人。其中,有7位站立在快车道上候车。
  乘客声音:记者观察的时段里,乘客多数是计划搭乘15路前往新都区大丰镇。其中10位都提着大小不一的随身物品,十来个大小包几乎占据了一半站台。昨日来荷花池进货的梁女士无奈地说,“没法,带着包站在后面的话,车来了挤都挤不上去。”
  ○专家点穴
  蒋阳升教授:一般来说,公交站台在设计时不会考虑到乘客携带行李的问题。不过,该站点的乘客具有一定的特性,例如可能在周边的荷花池之类的市场进货等;另一方面,15路公交承担的性质已经类似长途车,乘客携带大件行李的可能性提升,但又不能像在候车室一样乘车。建议考虑该站点多数乘客的特性,对站台进行相应的调整。
  公交站台每平方米站几人算挤?目前尚无标准
  记者查询相关数据了解到,按照住建部规定,公交车内除座位外的区域,8人/平方米;2012年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中提到,地铁上理想化标准应为5人/平方米。另外,据市公安局治安支队大型活动安全保卫科科长汪阳介绍,大型活动时室外人口密度为1人/平方米,室内场所为1人/0.75平方米。
  “公交站台的人流量控制在多少合理,尚是一个空白。”蒋阳升教授表示,“不能用密闭空间或大型活动标准来衡量,公交站台人流量是动态变化的,重点应做到因地制宜。”他认为,并非面积大、点位多就是最合理的站台设置,应当综合考虑多方因素并整体规划,之后再就点位本身的特性科学设计。
  蒋阳升教授表示,“成都公交总体做得不错,但网友们提出的站台问题恰好点出了站台设计的软肋。”被网友提到的几个站台不存在原则性问题,而在于忽略了站台设计的动态性和服务细节,“站台不是放在那儿就不用管了,而是应该及时发现客流等动态变化进而改善;另外,也应该根据乘客的实际需求,逐步提升它的安全性、舒适性。”

快手看视频,天天赚钱!
免费安装